2017年过去的一年,对于家装行业来说,感受颇深,从产品线说,原先做木门、橱柜、衣柜、家具的商家纷纷加入定制和大家居领域,而传统的欧派家居、尚品宅配、索菲亚经过2017年的沉淀,角色关系也开始发生了转变,同为家居夹菜行业的大佬,继居然之家后,红星美凯龙,大明宫也纷纷涉足家装领域,更为神奇的是连电子行业的巨头,海尔、小米、华为、京东也纷纷进入智能家居市场。
扩张的打法是为表,里子是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,并用长处补缺短板。以定制家具为例。同为摸准了全屋定制风头,欧派从橱柜、衣柜到大家居战略,目前整体规模最大,单店产值需提升;索菲亚,经销渠道业务占比更大,品牌属性与衣柜产品粘合又太强,橱柜木门亟待跟进;尚品宅配软件起家,致力于探索数码定制和智能制造,后发优势明显但挑战或更多。三者打法或有差异,但全屋定制的方向明确,并且设计、制造、配送和安装有机配合、按需定制,以满意交付。而一味注重前头流量,无法实现转化,便十分危险,家装666套餐很快销声匿迹便是很有力的证明。
向“下”丨社区经济赋能,打通最后一公里
与吃、行一起,住也不断建构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个性消费时代,一方面是圈层文化凸显,同时大众对品质品牌也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。对于企业而言,与其抱怨说流量基本被大的BAT抢占完了,不如说获客成本更大、产业变革和企业创新的难度增加。而家居家装因重度垂直、消费频次低等显著特点,人们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更低,所以这对家居企业带来更大挑战。
从大型超市到电商网购到便利店,产品零碎、服务即时、体验好等是其最突出的特征。据悉,截至2017年底,总体中国便利店数量超过100000家,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,并将在未来五年保持8%~10%的扩张速度。
从以上数字看出,社区经济的赋能,快消品表现特别突出,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居行业无事可做。家居制造属于低频,家装尤其注重交付。但社区店或类社区店的模式或可同样适用于小件的产品,比如水龙头、螺丝等五金,灯、墙纸等软装,小件家具等,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半径。对于北上广深等城市而言,房产增量减少和存量房交易增多的当下,二次装修正迎来发展新机,局装或老屋改造成为家装新宠。

加上,人们对个性化满足和所见即所得效果的诉求日益强烈,而一家10-20㎡的店完全可以实现。以“不拘一格降流量”的索菲亚为例,其布局线下无所不用其极,小超市、商场、婚嫁展览会等均是其开门店的选择。
向“上”丨定制精装能否引爆未来市场?
如果说社区门店在新建楼盘或旧小区驻点,将品牌和产品直接放到客户面前;那么,家居家装企业直接与上游房地产商合作,便是将流量入口的抢夺前置。
万链、艾佳生活、橙家等作为典型的房地产商投资控股并孵化出的互联网家装新贵,流量不差,关键是如何保证施工交付的质量和时间。三者或打造设计、供应、物流仓储等系统化和施工模块化标准,或充分整合设计师和家装资源,或精于产品研发。

据悉,截止2017年10月,9省市已出台成品房交付政策的,预计到2020年,成品房交付政策将覆盖全国。《建筑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预计未来3年全国新开全装修住宅面积达30%,全国精装修市场每年15%以上增加。